你买过联名产品吗?
近年来,品牌联名的浪潮可谓是打破次元壁、席卷各行各业。从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携手使得“酱香拿铁”刷爆朋友圈,再到雅迪电动车与三丽鸥家族推出萌趣组合,品牌联名似乎已经成为各大品牌竞相追逐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那么,在这场看似双赢的狂欢中,联名品牌究竟在卷什么?消费者又是否真的愿意一直买单?
传统的营销模式面临着成本高昂、效果递减的困境。年轻一代的消费者,也早已对铺天盖地的广告“免疫”。通过联名,两个原本分属于不同领域、拥有不同客群、承载不同文化符号的品牌,产生了新鲜的碰撞,制造出巨大的话题势能,也带来强大的吸引力。而消费者购买、分享联名产品的行为,会引发可观的二次传播,为品牌带来指数级增长的曝光度。从更深层次看,品牌联名双方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影响力,触及过去难以覆盖的消费群体,从而实现品牌年轻化或高端化的目标。
然而,需要警惕的是,当一个品牌频繁地、无差别地与各路IP合作,自身品牌形象就会逐渐模糊,核心价值也会被稀释。消费者会感到审美疲劳,甚至产生“又来圈钱了”的逆反心理。
因此,企业需要思考的是,联名应该是服务于品牌长期战略的点睛之笔,而不是缺乏方向时的救命稻草。每一次合作,都应当基于对双方品牌调性、价值理念的深度考量,确保合作能够真正赋能品牌,而非简单的1+1。
营销说到底只是锦上添花的手段,而非安身立命的根本。真正能让一个品牌穿越周期、行稳致远的,永远是其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。
总监制:李 遥
监制:赵永刚 张 霰
策 划:胡印斌
文 字:陈 白
出 镜:郭甜肖
拍 摄:路钦淋
制 作:张 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