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石家庄正定县的农灌机井房内,一套水电计量设备正在忙碌地运转着。外墙上,一张河北省机井电子标识二维码显得格外醒目,这就是机井的“电子身份证”。核算浇地用水量,不看水表看电表。这是水利部门与电力部门联合推出的“以电折水”计量方式。当前正值春灌关键期,通过精准测算用电量折算用水量,实现农业灌溉节水增效。
野头村有耕地900余亩,灌溉水源主要为地下水。两年前,野头村作为“以电折水”试点村安装上了水电融合终端,该终端不仅能计量用电数据,还能实时测算水量,所谓“以电折水”就是通过研究用电量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,分析确定水电折算系数,进而推算出用水量,对精准灌溉和水资源管理有很大促进作用。
“我们自2021年起承接“以电折水”试点工作,通过在各乡镇开展396次机井排灌用电量与用水量现场测量调研,迭代优化折算系数,目前折算准确率达90%以上。当前,正定县农业灌溉机井已实现一井一表的管理模式,为开展“以电折水”工作打下良好基础”。国网正定县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张云龙说。
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精准滴灌”,从“凭经验”到“靠数据”“以电折水”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方式,更折射出现代农业的智慧转型。在石家庄广袤的田野上,科技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