邯郸扩容绿色金融“工具箱”赋能企业发展
今年已对9家企业授信130余亿元,发放贷款97.31亿元
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,运输车辆穿梭忙碌……8月1日,望着厂区内火热的生产场景,曲周县中驰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斌深有感触地说:“没想到‘绿色账户’竟能发挥这么大作用。”
赵斌口中的“绿色账户”,是邯郸为钢铁、焦化等传统行业企业量身打造的金融工具。该账户不仅评估企业排污权、碳排放权等绿色资产价值,还对其污染物排放水平、绿色低碳技术应用、环保绩效评级等绿色行为进行量化评估,最终形成可抵押、可授信的绿色信用档案。
“绿色账户”评级较高的企业在融资时享受优惠政策。今年3月,中驰新材料有限公司因“绿色账户”总值排名靠前,凭借“排污权资产+绿色绩效杠杆”这一组合工具,获得贷款1000万元,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。
去年,邯郸对57家重点企业开展“绿色账户”创建和评估,形成绿色资产111.8亿元,其中民营企业资产78亿元。今年,该市计划完成4000家企业“绿色账户”创建,占全市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重点行业企业80%以上。
“绿色账户”评估范围快速铺开的同时,邯郸绿色金融“工具箱”也在持续扩容。今年3月,邯郸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邯郸市分行印发《关于促进绿色金融精准有效服务的十四条措施》,在推动绿色权益抵质押、探索创新碳金融、试水绿色保险服务、支持搭建投融资联盟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。
在排污权、碳排放权等资源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方面,该市不仅提出探索单一环境权益抵质押,还创新“组合套餐”,对“环境权益抵质押+组合担保”“环境权益+产业收益”等抵质押模式进行尝试,助力资源环境权益更好地开发变现。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碳交易、碳减排、碳汇等碳保险业务,为环保绩效优异企业提供更丰富的保险服务。建立投融资产业联盟,在资金融资、技术对接、产业孵化等方面,给予绿色低碳项目支持。
政策出台后,金融机构纷纷响应。邯郸银行推出“绿色贷”,将“商标权”“专利权”等纳入抵质押品范围,为重点环保项目开设审批快捷通道,目前该产品贷款余额达50亿元;武安工业园区两家民营钢铁企业获得2.7亿元信贷资金,用于企业烧结机余热回收等13项减污降碳项目;燕赵财险为永年区紧固件企业量身定制绿色保险投放方案。截至目前,全市金融机构结合企业建设项目,参考“绿色账户”等数据,向9家企业授信130余亿元,累计发放贷款97.31亿元。(记者 陈正)